贵州省妇联组织开展贵州省巾帼科技人物宣传工作,得到有关部门、省内科研院所、高校、科技型企业和相关组织机构的积极支持和推荐。
讲好科技创新故事,展现巾帼科技力量。首批贵州省巾帼科技人物与大家见面了。
人物名片
冯琴,贵州省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晓景乡人,现在是贵州重力科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研发人员。获发明专利5项,参与研发的超低汞触媒产品,每年实现经济收益一千多万元,去年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的2吨钌基无汞触媒成功在厂家试运行。
新技术研发迫在眉睫
2月19日,记者采访冯琴时,她在公司研发生产氯乙烯催化剂(超低汞触媒、无汞触媒)产品。
今年29岁的冯琴,2017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应用化学专业,毕业后在铜仁市辖区的贵州重力科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,从事氯乙烯催化剂方面的研究工作。
,,三公开船棋牌游戏(www.eth0808.vip)(三公大吃小)是用以太坊区块高度哈希值开奖的棋牌游戏,有别于传统三公开船(三公大吃小)棋牌游戏,三公开船游戏(三公大吃小)游戏绝对公平,结果绝对无法预测。三公开船棋牌游戏(三公大吃小)由玩家PK,平台不参与。
“氯乙烯催化剂对社会有哪些帮助,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?”
冯琴介绍,聚氯乙烯(PVC)为世界五大通用树脂之一,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、工业制品、日用品、管材、地板革、人造革、包装膜、发泡材料、电线电缆、密封材料、纤维等各个方面。多煤少油的基本国情,决定了电石法PVC在我国占有一席之地。
电石法PVC的合成原料氯乙烯单体(VCM)是由乙炔氯氢化反应得到的,反应使用的催化剂是氯化汞触媒,目前使用的是低汞触媒,氯化汞含量在4%-6.5%之间,但氯化媒在催化生产反应中存在严重的汞流失及污染环境问题,全球60%-70%的汞消耗在了国内,我国的汞消耗主要在电石法PVC行业,按目前的电石PVC产量计算,全国每年使用汞量在600-800吨左右,其中大约50%的汞随着物料夹带或升华流失,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。
当前,汞污染已经作为全球性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,国际社会出台限汞条约(如:《关于汞的水俣公约》)、欧盟全面限制汞交易、国内汞资源匮乏等,使电石法PVC行业面临生存危机。因此,推进电石法PVC行业的汞减排即超低汞触媒(氯化汞含量4%以下)的推广和无汞触媒的研发迫在眉睫。
冯琴在研究低汞触媒
寻求突破 助力可持续发展
多年来,冯琴在公司与研究团队苦心钻研,不断创新氯乙烯催化剂(低汞触媒)技术。期间,冯琴参与的项目有铜仁市科技支撑计划《基于原位合成G型纳米材料的超微烟气汞深度脱除技术研究与产业化》《汞行业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监测技术研究》《电石法PVC用高性能清洁催化剂技术研究》3项;铜仁市工业重大专项《废汞触媒资源化处置利用技术研究》1项;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《乙炔氢氯化络合催化剂绿色制造新技术研究与示范》1项;科技部“科技助力经济2020年”重点专项项目《乙炔氢氯化络合催化剂绿色制造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》1项。还发表论文3篇,受理发明专利5项,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,为氯乙烯催化剂技术(低汞触媒)寻得新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网友评论